下巴下面及颈部长疙瘩怎么办

来源:牙健网 时间:2023-09-28 15:34:40 责编:护牙顾问 人气:

 下巴下面及颈部长疙瘩,最常见的就是淋巴结炎、下颌下腺炎,其次是肿瘤和转移癌。颜面和颈部淋巴循环极为丰富,由多数网状淋巴管所组成,有成群成组的淋巴结(图17),收纳汇集口腔及颜面部各区域的淋巴液。

   淋巴结的功能不仅能过滤进入淋巴液中的微生物、颗粒物质(如尘埃、异物)与细胞(肿瘤细胞),而且还能破坏毒素,是机体防御的重要屏障之一。因此,在许多疾病中常伴有淋巴结炎或肿大的合并症。

   (1)淋巴结炎。颌面部淋巴结炎多来源于牙源性炎症,如龋齿引起的根尖炎、牙周病;慢性扁桃体炎也可以伴发颌下淋巴结炎。急性淋巴结炎治疗不彻底,可转变成慢性淋巴结炎。

   开始时淋巴结较小,比较硬韧,有时有轻度压痛,呈扁圆形,边界清楚,可以移动,若炎症反复发作,则常有粘连。

   淋巴结一般有黄豆或蚕豆大小,发炎时可时大时小。如此可持续较长时间,但机体抵抗力下降,可反复急性发作,表现为急性淋巴结炎。慢性淋巴结炎如淋巴结已呈纤维性增殖性改变,则不可能完全消退。慢性淋巴结炎一般全身症状不明显。

   (2)结核性淋巴结炎。结核性淋巴结炎最初可在下颌下或颈部一侧发现单个、多个或成串的淋巴结,缓慢肿大、较硬、无疼痛,或有轻微压痛,与周围组织无粘连,可移动。继续发展,淋巴结与周围发生粘连,各个淋巴结也相互融合成团,形成不能移动的结节性肿块,有时可有枣或鸡蛋大小。

   病变停止发展则肿块较为坚硬。如未得到相应的治疗,全身抵抗力下降,淋巴结发生干酪样坏死、液化,形成寒性脓肿,皮肤表面无红、热及明显压痛,扪之有波动感。如脓肿自溃或经切开后,可流出豆渣样或稀米汤样脓液,脓肿破溃后形成经久不愈的窦道或瘘管。

   (3)下颌下腺炎。病史较长,从几个月到几年。发病早期,进食后患侧下颌下区可出现轻重不同的急性炎症过程,口内有带成味的分泌物,常在下颌下区有不适或微痛,下颌下缘内侧较深处可摸到肿大的下颌下腺,有压痛,质地稍硬,口底部舌头下面下颌下腺导管可扪得涎石或导管呈条索状,导管口红肿,挤压下颌下腺有脓性分泌物流出。拍X线下颌咬合片或下颌下腺侧位片,可见有高密度结石影像。

   (4)涎腺混合瘤。为涎腺肿瘤中最常见的一种,以腮腺最为常见,下颌下腺也可发生。早期表现为在耳垂周围或下颌下区的无痛性肿块,呈球状、分叶状或不规则状,周围边界清楚,活动,与周围组织无粘连,质地中等硬度,扪诊时呈结节状。肿瘤生长缓慢,与进食无关,病史可数年或十余年。肿瘤体积如杏核、核桃、鸡蛋大小,甚至大如拳头。

   (5)下颌下及颈部转移性肿瘤。该情况约占颈部恶性肿瘤的3/4,在颈部肿块中,发病率仅次于慢性淋巴结炎和甲状腺疾病。原发瘤绝大多数发生在口腔、鼻咽部或头颈部。肿瘤转移性淋巴结肿大、质地较硬,初起时常为单发、无痛,尚可被推动,以后迅速增多,肿块呈结节状,固定,并可出现局部或放射性疼痛。必要时及早进行活组织检查,或将肿大淋巴结切除进行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