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周病是癌症的“病引子”!

来源:牙健网 时间:2023-09-28 14:33:05 责编:护牙顾问 人气:

牙周病是癌症的“病引子”!

长“健”识:牙疼不是病,疼起来要人命,俗话说“牙疼不是病”。是很多人都忽略了后一句——疼起来要人命!

大多数人不把口腔问题当回事儿,更不会把牙周病和癌症联系起来。

然而,美国纽约州立大学最新研究发现:

牙周病会让食管癌风险增加228%;胆囊癌风险增加73%;与乳腺癌、肺癌等关系密切。

在我国,近九成人或多或少存在牙周问题,其中了解牙周病危害者少之又少。

牙周病的蔓延

国际口腔医学界有一个公认的“80/20”原则——80岁时至少存留20颗健康牙齿。

然而现状是,有人20多岁就口腔问题频发;30多岁就出现牙龈萎缩、牙齿松动,还伴有牙周炎;才过50岁牙已经掉了10来颗……

第四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

12岁儿童恒牙龋患率为34.5%;5岁儿童乳牙龋患率为70.9%
35~44岁居民中,口腔内牙石检出率为96.7%;牙龈出血检出率为87.4%

牙周病是一种可预防的疾病,但其早、中期没有明显症状,绝大部分国人又没有定期看牙医的习惯,因此很难早期发现,直到牙齿松动时,人们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牙病是许多疾病的“病引子”

牙周病是引起成年人牙齿缺失的主要原因之一。

牙周病多是口腔清洁不彻底,牙菌斑及其代谢产物侵袭造成的,若治疗及时基本可以痊愈;若任其发展,则引起深部的牙槽骨吸收,形成牙周炎。
出现以下症状不要忍着:

轻度牙周炎表现为牙龈红肿、刷牙出血、口腔异味;

中度牙周炎会导致咀嚼无力、牙床肿痛、牙龈退缩、牙根暴露;

重度牙周炎会出现牙齿松动、移位、疼痛等症状,无法咀嚼食物,最终牙齿脱落。

多项研究表明,牙周病除了与癌症相关,还可能诱发以下疾病:
心血管疾病

口腔是一个细菌储存库,一旦有了牙周病,牙骨吸收,细菌趁机入侵血液循环系统,形成暂时性菌血症。

若细菌随着血液进入心脏,就可能形成心内膜炎;若进入冠状动脉,就可能引起冠心病、心肌梗死等心血管疾病。

消化道疾病

上世纪80年代,澳大利亚内科专家首先发现了幽门螺杆菌,它是胃炎、胃溃疡甚至胃癌的罪魁祸首。后来医学专家在唾液、牙菌斑中也检测到了这种病菌。

一旦患了牙周病,幽门螺杆菌浓度就会大增,随着吞咽进入胃部,繁殖壮大,引发慢性胃炎、胃溃疡甚至胃癌。

糖尿病

牙周病和糖尿病互相影响。

糖尿病患者更易患牙周病,并且病变损害严重、进展迅速,经常伴发牙龈脓肿等。

反过来,牙周炎会使胰岛素受体迟钝,胰岛功能下降,增加糖尿病患病几率。因此,控制糖尿病必须控制牙周感染。

早产

牙龈发炎时,细菌及其代谢产物会释放出炎性因子,导致孕妇血糖代谢不良,更容易早产。

此外,孕妇牙痛影响进食,会导致营养不均衡,间接损害胎儿健康。

口腔清洁法

如果把保护口腔健康当成一场战役,那么对口腔的清洁是取胜的关键。

具体方法离不开以下4种。

刷牙:洁牙面

刷牙是最基础的口腔清洁方法,应坚持早晚刷牙,每次大约3分钟左右。

需注意的是,不能只刷牙齿外面,里外以及咬合面都要刷,并且最好按一定顺序刷,免得有遗漏。

牙线:清牙缝

牙齿之间的间隙,需要借助一些特殊的工具来完成清洁,包括牙线、牙签、牙间隙刷等。

牙线对无明显牙龈退缩的牙间隙最为适用,大多数人包括小孩的乳牙,均可以使用牙线。

漱口:去残渣

刷牙和用牙线完成了口腔的基础清洁,但整个口腔卫生的维护并不仅限于牙齿,还要及时去除口腔中的食物残渣,而漱口就能起到这个辅助作用。

需注意的是,无论清水、淡盐水,还是市面上的各种漱口水,都只能起到辅助清洁的作用,它无法漱掉牙菌斑,并不能替代刷牙。

洗牙:除牙石

每天都认真清洁也不可能完全清除牙面上的菌斑和软垢,时间一长就会形成牙石,需要定期去医院洗牙。

对口腔卫生维护较好的人,通常建议每半年到一年进行一次洗牙。

但对于接受正畸的人或重度牙周病患者,医生可能会根据情况相对缩短复查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