咪哒唑仑用于颌面外科清醒盲探插管的研究

来源:牙健网 时间:2023-09-28 15:33:03 责编:护牙顾问 人气:
 

[摘要]目的:为咪哒唑仑用作清醒插管辅助用药提供临床资料。方法:选择40例颌面外科手术病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例,采用盲探气管插管装置施行清醒插管。在清醒插管前5min,Ⅰ组给予芬太尼4μg/kg和咪哒唑仑0.04mg/kg静注;Ⅱ组仅用芬太尼4μg/kg静注。观察比较两组在用药前(T1)、操作开始前即刻(T2)、食管气管引导管就位时(T3)、光索进入气管时(T4)和气管导管进入气管时(T5)的镇静评分(Ramsay score)、脑电双谱指数(BIS)、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呼吸频率(RR)和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的数值及术后病人对插管过程的遗忘情况。结果:(1)与T1比较,Ⅰ组在T2以后的各时间点上Ramsay score有明显上升,而BIS值显著下降(P<0.05)。(2)与T1比较,Ⅱ组在T3以后MAP和HR明显升高(P<0.05)。(3)Ⅰ、Ⅱ组在T2以后RR下降明显(P<0.05),但SpO2无明显改变。(4)Ⅰ组遗忘插管过程的发生率为65%,明显高于Ⅱ组(P<0.05)。结论:咪哒唑仑可产生较强的镇静和顺行性遗忘作用,适于作为清醒插管的辅助用药。
[关键词]咪哒唑仑;颌面外科;清醒插管;盲探插管;盲探气管插管装置
咪哒唑仑是新型的水溶性苯二氮艹卓类药物,具有强抗焦虑、镇静、催眠、肌松和顺行性遗忘作用,起效快、作用时间短、不良反应少。自临床应用以来,深受麻醉医师的欢迎。目前,咪哒唑仑被较多地用于麻醉诱导和维持,有关清醒插管时应用咪哒唑仑的报道仍甚为少见。本研究观察了颌面外科病人实施清醒盲探插管时采用咪唑唑仑的临床效果,旨在为咪哒唑仑用作清醒插管的辅助用药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和分组
选择40例颌面外科择期手术病人,男29例,女11例,年龄18-65(44.8±12.1)岁,体重41-90(60.4±9.8)kg,ASA Ⅰ-Ⅱ级,术前均被预测为气管插管困难需施行清醒盲探插管。气管插管困难的预测标准为张口度<3cm[1]、颈部后仰度<30度[2]、Mallampati试验Ⅲ-Ⅳ级[3]和甲颏间距<6.5cm[4],4项指标中有一项以上即成立。手术病种主要包括口、舌、颊粘膜、牙龈肿瘤、腮腺肿瘤、颌骨骨折、肿瘤和颞下颌关节僵直等。
随机分为2组,每组20例。在开始进行插管操作前5min分别给予不同的药物,Ⅰ组静注芬太尼4μg/kg和咪哒唑仑0.04mg/kg,Ⅱ组仅静注芬太尼4μg/kg。
1.2 插管和监测方法
全部病人均使用本院专利项目盲探气管插管装置施行插管,采用HP多功能生命监护仪连续监测血压(BP)、心率(HR)、心电图(ECG)、呼吸频率(RR)和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的变化,采用Aspect A 1000脑电监测仪从双侧额部及颞部(FP1-T7-Cz和FP2-T8-Cz)收集数据作脑电连续监测。
1.3 观察和记录
(1)镇静效果。两组在用药前(T1)、操作开始前即刻(T2)、食管气管引导管就位时(T3)、光索进入气管时(T4)和气管导管进入气管时(T5)的镇静评分(Ramsay score)和脑电双谱指数(BIS)的变化。
(2)对循环及呼吸的影响。在上述时间点上,两组HR、MAP、RR和SpO2的数值变化。
(3)对插管过程的遗忘情况。术后随访3d,观察两组病人对插管操作过程的遗忘情况。
(4)统计学处理。采用团体t检验和χ2检验,P<0.05,认为有显著性差异存在。
2 结果
组内与T1时间比较,Ⅰ组在T2时间上已趋于嗜睡、在T2及以后各时间点上Ramsay score有明显上升而BIS显著下降(P<0.05),Ⅱ组的这两项指标在各时间点上未见明显变化(P>0.05),见表1。 

 

表1 镇静评分和脑电双谱指数的变化(±s)
Tab.1 The changes of sedation score and BIS (±s)

时间点 Ramsay score BIS
T1 0.3±0.1 0.5±0.2 95.5±5.6  94.1±7.9
T2 2.6±0.7* 1.2±0.8 82.1±8.9* 91.5±6.3
T3 2.4±1.0* 1.3±0.6 85.4±7.5* 90.6±2.9
T4 2.5±0.5* 1.1±0.5 83.6±4.2* 92.7±8.1
T5 2.1±1.1* 0.9±1.0 88.3±10.1 94.6±7.7

注:组内与T1比较,*P<0.05
组内与T1时间比较,Ⅰ组在T2时间上出现MAP下降(P<0.05)、HR变化不明显;Ⅱ组在T3以后MAP和HR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P<0.05),见表2。两组在T2以后RR较T1有明显下降(P<0.05),但SpO2无明显改变,见表3。

表2 循环变化(±s)
Tab.2 The changes of circulation

时间点 MAP(kPa) HR(次/min)
T1 12.3±1.4 11.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