唇部的发育及唇裂的形成

来源:牙健网 时间:2023-09-28 15:32:56 责编:护牙顾问 人气:

    口腔颌面部的发育开始于胚胎第3周,这时整个胚胎长约2毫米,其头端即出现由前脑形成的圆形突起,在前脑以下的腹侧面,则有鳃弓出现。鳃弓共有五对,为四对鳃裂分隔。第一对鳃弓称下颌突,与颌面发育的关系最大,第二对鳃弓位于其下方,形状较小,与舌及舌骨发育有关,亦称舌弓。 

    在胚胎第3周以后,面部即开始发育。先是前脑的下端向前及腹面膨大,形成一个突起,称为额鼻突,同时下颌突亦从两侧向前及中央方向生长,并在中缝处开始连结而形成下颌弓。在同一时期,在下颌弓两侧的上缘,出现两个突起向前伸长而形成上颌突。此时,面部已出现五个突起,介于此五个突起之间的空隙即为未来的口腔,称为口凹或原始口腔。大约在第5周时,下颌突在中缝处完全融合而形成下唇及下颌骨。 

    在第4周时,额鼻突已发育成为位于中央的中鼻突,及两侧的侧鼻突,中鼻突再逐渐发育成为二个球状突。球状突与侧鼻突之间称侧鼻沟,以后则发育成鼻孔。这一对球状突约在第7周时,在中央部分互相融合形成鼻中隔、鼻小柱、前颌部及上唇的中1/3(人中);同时又分别与两侧的上颌突的上方与侧鼻突亦融合而形成鼻侧部、鼻翼及颊部。额鼻突的其它部分则形成前额及鼻梁等部分。至第8周,胎儿的面部初步完成。这时,鼻部广阔而扁,至胎儿后期,鼻梁方渐抬高,鼻尖部伸展,鼻孔向下方互相靠近,而使整个鼻部变成狭长形态。此时已近似成人面型。 

   当上颌突与额鼻突融合之后,额鼻突的下方游离面,及上颌突向口内伸展部分,即成为腭的始基。胎儿到第5周后,由于侧鼻突、中鼻突及上颌突的融合,鼻孔与其外口虽已形成,但鼻腔与口腔部依然相连。到第6周时,两侧上颌突各有一块腭板自两侧向原始口腔伸长,形成了侧腭突,此突在初期呈垂直的方向生长。此外,在球状突前端小突起伸长而成为中腭突,它向垂直方向生长,并由前向后发育而形成前颌部及鼻中隔。两个侧腭突在第7周时变成水平方向的生长而开始在中央与中腭突融合。这种融合过程系从前颌部分开始逐渐移向后方。当前端已经融合时,后端尚有较宽的裂隙存在,待前后端完全融合时,鼻腔就与口腔完全分开,腭的发育也告全部完成。以后,在已融合的组织内,其前端与鼻中隔相连部分有腭骨发生,即成为硬腭,其后端不与鼻中隔相连部分无骨质发生,即为软腭,其中的中胚叶组织即发育成为软腭的肌肉。 

   胎儿在发育过程中,受到某种因素的影响,使胚胎突起正常发育及融合受到阻挠可以发生各种畸形;例如:两个下颌突未能在第5周时正常融合,则可产生下唇正中裂、下颌裂。上颌突在第7周时未能在一侧与球状突融合,就在上唇一侧形成单侧唇裂,如在两侧发生,就形成双侧唇裂。上颌突与球状突有一部分或全部未融合,则发生各种程度的唇裂,以及与之相应的牙槽突裂。两个球状突未能正常融合则发生上唇正中裂。上颌突与下颌突未能融合则形成面横裂。上颌突与侧鼻突未能融合则形成面斜裂。 

    腭裂的形成与唇裂相似,胚胎发育约在第 7周时如果中腭突未能在一侧或两侧与侧腭突融合,就形成了单侧或双侧腭裂,如仅在前颌部分未能融合,则造成牙槽裂。腭突的融合过程是由前向后逐渐进展的,因此,软腭裂与不完全腭裂是在硬腭已经完全或部分融合后发生的。单纯的软腭裂,它只有正中裂,没有单侧裂或双侧裂。由此可见,由于致病因素作用时间差异,从而可在临床上出现不同类型的畸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