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托槽隐形矫治过程中牙根吸收临床研究进展(下)

来源:牙健网 时间:2023-09-28 10:36:46 责编:护牙顾问 人气:

无托槽隐形矫治过程中牙根吸收临床研究进展(下)

PART03
影响因素


无托槽隐形矫治器是正畸治疗中一种新的矫治工具。影响无托槽隐形矫治过程中牙根吸收的因素与其他矫治方式相似,也包括生物因素和机械因素。

3.1

生物因素
生物因素即患者相关因素。目前研究显示,影响无托槽隐形矫治过程中牙根吸收的生物因素可能包括年龄、性别、种族、错类型、牙齿创伤史等。多数学者认为,无托槽隐形矫治中年龄与牙根吸收无明显相关性,研究中纳入的成人数量比例较高。但有学者研究认为,开始正畸时根尖孔闭合的牙根较未闭合的牙根易发生严重的吸收。Mavragani等发现,年轻恒牙进行正畸治疗有利于牙根的发育。性别是否是牙根吸收的一个危险因素,学者们持不同意见,多数学者认为性别差异不影响牙根吸收的量。而Aman等则认为,男性较女性更易发生牙根吸收,他们还发现,种族差异与牙根吸收无明显相关性,可能是因为研究中纳入了136例白种人,而黑种人和其他人种只有24例,统计学差异不明显。

Kathryn等曾对4个种族患者治疗前的牙根长度进行了详细的评估,研究发现在所有的种族中,女性的牙根都比男性短;与亚洲人和非裔美国人相比,高加索人和西班牙裔人牙根长度相对较长,惟一的例外是上颌第二前磨牙,与白种人相比,亚洲人牙根更长。这些发现被解释为短根(亚洲人和非裔美国人和女性)较长根受牙根吸收影响的可能性较小。一般认为,正畸治疗前牙齿外伤会加大牙根吸收的风险。但Aman等的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前牙齿外伤不影响牙根吸收的量,可能与该研究中纳入的外伤病例数较少(只有10例)有关。

不同的错颌类型正畸治疗过程中牙根吸收程度具有差异性,安氏Ⅱ类错颌的重度牙根吸收发生率一般较高,无托槽隐形矫治的研究结果与之类似。固定矫治中,遗传易感性、异常牙根形态、牙槽骨的密度等其他生物因素也会影响牙根吸收,但这些因素是否是无托槽隐形矫治中牙根吸收的影响因素还有待研究。

3.2

机械因素
机械因素即治疗相关因素。目前研究与无托槽隐形矫治过程中牙根吸收相关的机械因素包括:牙齿垂直向和矢状向移动量、治疗时间、治疗后根尖与骨皮质的距离等。一般研究认为,根尖矢状向位移增加会加大牙根吸收的风险。Krieger等研究中发现,仅上颌切牙牙根吸收的严重程度与牙齿的伸长有关,牙齿的矢状向移动与牙根吸收的量无关,可能是因为纳入的样本都未拔牙,前牙的矢状向移动距离较小。牙根吸收的严重程度与治疗时间密切相关。一项研究发现,隐形矫治6个月后,牙根吸收发生率为47.3%,矫治结束后牙根吸收发生率增加至68.3%。

有学者认为,治疗前根尖到骨皮质的距离与牙根吸收无关,而治疗后根尖到腭侧骨皮质的距离越近,牙根吸收越严重。其他的机械因素如牙齿移动方向、隐形矫治器材料及每副矫治器移动牙齿的量的不同是否会影响牙根吸收的严重程度有待研究。

PART04
  小结  
正畸性牙根吸收的发生存在不可预测性,但会在治疗结束时自然停止,即使重度牙根吸收也不会继续发展。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本身采用轻力、间歇力移动牙齿,还需配合临床医生合理设计矫治方案,尽量减少牙齿的移动量,控制矫治疗程等,每半年进行一次影像学检查以检测任何可能的早期牙根吸收,以期最大限度降低牙根吸收发生率和严重程度。

无托槽隐形矫治对非拔牙病例的治疗效率较高,对于复杂病例如拔牙矫治还存在一定的技术难点,且正畸治疗中牙根吸收常见于上下颌前牙,尤其是上颌切牙,所以,目前无托槽隐形矫治牙根吸收的研究多局限于非拔牙病例,对前牙的牙根吸收研究较多,后牙牙根吸收研究较少。

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因其独特的优势,临床应用有广阔的前景。随着矫治技术的不断创新和突破、矫治范围不断扩大、临床病例的日益增多,对于非拔牙病例牙根吸收还需大样本系统研究深入探索,同时对于拔牙等复杂病例牙根吸收尚待研究。目前关于无托槽隐形矫治牙根吸收的影响因素的临床研究相对较少,与固定矫治牙根吸收的影响因素是否有区别也有待进一步证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