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修复腭裂的初步报告

来源:牙健网 时间:2023-09-28 10:36:30 责编:护牙顾问 人气:

    进一步提高腭裂治疗的语言效果。方法 按规定指征选择6~12个月腭裂患儿;以单侧手术为主要方法进行腭裂初期修复;手术年龄以手术当日计;以称重和检验法估计失血量;严密观察和记录术后并发症。结果 18例患儿平均手术年龄9个月,术中平均失血量35ml,术后红细胞数平均下降75万,血色素平均下降1.9g,无喉水肿、呼吸道感染、继发性出血、伤口裂开等并发症。结论 现有条件下可以安全进行早期腭裂修复。

    腭裂手术的时机选择是决定最终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长期以来争论最多的一个问题[1]。Graber认为过早手术导致严重上颌生长障碍,主张4~6岁手术,世界各地的医生们在很长时间遵循他的主张,直到后来发现此期手术会引起严重的语言问题[2]。Schweckendiek提出早期(8~10个月)关闭软腭裂,后期(12~14岁)关闭硬腭裂的分期手术,试图解决语言和上颌发育的矛盾[3];但后来研究证明其语言效果很差[4,5]。60年代以来,早期手术报道增多[2,6~10]。比较不同年龄手术后语言效果的资料一致表明,早期手术明显优于推迟手术[11~14]。我国由于麻醉等技术条件所限,较长时期取5~6岁手术。近年虽有所提前,但一般仍在2岁以后[15]。1995年以来我们于患儿6~12个月手术,共18例,初步报告如下。

    材料和方法

    1.病例选择和手术指征:①各型腭裂、唇裂修补后2~3个月。②发育营养状况良好,无系统性疾病和先天性心脏病。③血色素在12g以上;无凝血机制障碍。④无急性传染病。⑤无口腔内或呼吸道感染。⑥无Pirre Robin Sequence或其它颅面畸形。

    2.临床方法:①手术年龄按出生至手术当日时间计算。②按Veau分类法将腭裂分为四类记录:软腭裂;双侧不完全裂;单侧完全裂;双侧完全裂。③于硬软腭交界处测量并记录裂隙宽度。④以称重法估计手术失血量。⑤严密观察并记录术后有无喉水肿、吸入性肺炎,伤口出血和呼吸道感染情况。⑥手术当日采中指血检查红细胞计数和血色素。⑦手术前和手术后1周称量并记录体重。⑧仔细观察伤口愈合情况,有无裂开和穿孔。

    3.手术前准备:每例患儿均经高年资麻醉医师会诊,综合临床和各项检查资料,评价对麻醉和手术的耐受性。术前4小时禁食水,半小时皮下注射盐酸阿托品0.1mg/kg。静脉穿刺建立静脉通道。经口做气管内插管,氨氟醚吸入全麻。

    4.手术方法:采用Langenbeck术式5例,单侧单蒂瓣法[1]10例。V-Y后推手术2例,单侧Langenbeck手术1例。手术涉及范围内粘膜和粘骨膜下用0.25%利多卡因加1:200000肾上腺素浸润麻醉。

    5.术后处理:待患儿恢复吞咽和咳嗽反射后,送麻醉恢复室观察,采血复查红细胞计数和血色素。术后6小时开始少量喂水,8~10小时给予少量奶和果汁。静脉补液维持8~12小时。患儿体温升高超过38.8℃以上可用酒精擦浴降温。第二天上午送回病房,常规给予抗生素5天,少量多次给予流质饮食,一般不再静脉输液。7天撤除覆盖伤口的碘仿纱条,缝线任其自行脱落。

    结果

    本组18例,男性12例,女性6例。手术时年龄为6~12个月,平均9个月;其中6~9个月12例,10~12个月6例。单侧完全性裂9例,双侧完全性裂5例,双侧不完全性裂2例,软腭裂2例。裂隙宽度最大20mm,最小8mm,平均为13mm。术中失血量最多80ml,最少20ml,平均35ml。术后红细胞数为386万/mm3~446万/mm3,比术前下降26万/mm3~114万/mm3,平均下降75万/mm3。血色素10.7g~12.5g,平均下降1.9g。术后最高体温在37.8℃~39.2℃之间,平均38.5℃。术前体重7.5kg~11.5kg,平均9.8kg;术后增加者3例,下降6例,最大下降1kg;手术后1周平均体重9.5kg,比术前下降0.3kg。无喉水肿、呼吸道感染、继发性出血、伤口裂开或穿孔等并发症,无明显贫血和营养不良表现。本组患儿全部正常痊愈出院,手术后平均住院12天。

    由于手术后时间短,本组病人未作语音评价。2例患儿(9个月和10个月)术后第二天清晰地发出“ba,ba(爸,爸)”音,而此前从未发过这种语音。

    讨论

    初期腭裂修复的时机选择与两个相对立的因素有关——语言发育和面部生长[16]。Ross[17]研究表明,早期(11个月以内)硬腭修复的面部生长优于推迟(20个月以后和4~9岁)手术。最严重的畸形出现在8~10岁手术的患儿,正是上颌快速生长期。因此在发育完成前,任何年龄手术都会影响上颌生长[16],而对早期手术能够增加正常语言的可能性,学者们的认识则是一致的。

    Randall[2]认为软腭的三种主要功能即鼻咽部在发音时的控制、吞咽时的关闭、呼吸时的开放,需要许多对肌肉精确同步协调,并在大脑中精确程序化(programming)。腭裂患儿在出生时即已表现“程序化”错误,如发达的派氏嵴就是由于咽上缩肌过度收缩造成的。程序化错误随时间推移而加强,晚期手术即使恢复了腭部结构,患儿仍有难以矫正的代偿发音现象。儿童神经系统具有可塑性特征,但随着年龄增长,其可塑性趋向消失。

    尽管大家都主张早期手术,但最佳干预时间仍无定论。Haapanen和Rantala[11]认为2岁手术已经太晚。Denk等[16]在新生儿3~28天就做手术。Desai等[9]认为4个月时手术比较适宜。较多学者主张6~12个月手术[18~20]。我们认为,既要早做,以争取较好的语言效果,还要保证安全,3~6个月比较适宜,不应迟过12个月。

    早期婴儿各部解剖结构小,组织脆嫩,血容量小,病情变化快,对麻醉和手术的耐受性差,从手术前准备到术后处理都必须高度重视,始终把安全放在第一位,我们认为,无论麻醉或手术都应由经验丰富的医生来担当。认真正确处理每一个环节,进行几个月幼儿腭裂手术是安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