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全科医师可进行的一般性正畸治疗及目标

来源:牙健网 时间:2023-09-28 10:37:50 责编:护牙顾问 人气:

 口腔全科医师可进行的一般性正畸治疗及目标

  一般性正畸治疗是口腔正畸矫治中最多见的,根据不同错牙合类型选用各类矫治器。一般矫治方法比较复杂,目前常用的固定矫治技术为直丝弓矫治技术。
  根据不同矫治难度,一般矫治病例可分为如下两大类:简单病例和复杂病例。复杂病例又可分为轻度复杂病例、中度复杂病例和重度复杂病例,详述如下。
  全科医师可以开展的一般矫治主要针对简单病例和轻度复杂病例,对于中、重度复杂病例,建议转诊正畸专科医师处进行治疗。

  1、简单病例

  简单病例的正畸矫治比较简单,其主要特征有:骨性Ⅰ类、均角、直面型、中性磨牙关系和非拔牙矫治。具体表现可以有:拥挤、间隙、个别牙齿错位、前牙深覆盖、深覆牙合、闭锁等较轻微错表现。简单病例的矫治往往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全科医师开展固定矫治应当从这类病例开始。

  2、轻度复杂病例

  轻度复杂病例主要特征为:骨性Ⅰ类、均角、直面型、磨牙近中或远中关系。具体可以表现为:拥挤、间隙、前突、前牙深覆盖、深覆牙合、前牙闭锁等。这类错患者大部分是由于乳磨牙早失、龋坏等,第一恒磨牙发生近中移位,从而造成远中或近中磨牙关系。对于轻度复杂病例,如采用不拔牙矫治,全科医师可以进行治疗;如采用拔牙矫治,建议转诊至正畸专科医师进行治疗。
  当然,通过调整磨牙关系,一些轻度复杂病例可以转化成简单病例。例如,推上磨牙向远中,将磨牙远中关系变为中性关系,安氏Ⅱ类错变成安氏Ⅰ类错牙合。并且,对于下第一磨牙近中移位造成的磨牙近中关系,可以推下磨牙向远中,将磨牙近中关系变为中性关系,安氏Ⅲ类错变成安氏Ⅰ类错。在临床上,推第一磨牙向远中最好是在第二恒磨牙尚未完全萌出时。常用的推磨牙向远中的简单方法口外弓+头帽、唇挡等。

 3、中度复杂病例

  中度复杂病例的主要特征有:骨性Ⅱ类或Ⅲ类、高角或低角、突面型或凹面型、前牙开牙合或深覆牙合、拔牙矫治、支抗要求高,存在上述1~2个特征的患者即为中度复杂病例。中度复杂病例正畸矫治较为复杂,建议转诊,由正畸专科医师进行治疗。通过早期矫治,可以将一些中度复杂病例转化成简单病例。例如,在生长发育高峰期使用下颌功能矫治器,促进下颌骨向前生长,可以使骨性Ⅱ类患者变成骨性Ⅰ类患者。通过上颌前方牵引早期矫治,有可能使功能Ⅲ类、轻度骨性Ⅲ类患者变成骨性Ⅰ类患者。另外,通过上颌腭中缝开展早期矫治,可纠正功能性偏斜和上颌骨宽度不足等,从而大大降低矫治难度。

  4、重度复杂病例

  重度复杂病例的主要特征包括:骨性Ⅱ类或Ⅲ类、高角或低角、突面型或凹面型、前牙开牙合或深覆牙合、拔牙矫治、支抗控制要求高。存在上述3个及以上特征的患者即为重度复杂病例。另外,凡具有以下特征之一的患者,均为重度复杂病例:骨性畸形患者的掩饰治疗、阻生牙的牵引、须行正颌外科手术、成人牙周炎患者的矫治、多学科联合矫治、颞下颌关节紊乱(TMD)患者的正畸治疗、唇腭裂患者正畸治疗。
  重度复杂病例矫治复杂,难度大,建议转诊正畸专科医师矫治。

  5、影响治疗难度的因素

  影响矫治难度的因素众多,主要包括:错牙合畸形的类型、垂直骨面型、矢状骨面型、软组织面型、磨牙关系、前牙覆牙合、前牙覆盖、患者的年龄、是否拔牙矫治、是否手术治疗、支抗控制要求的高低、患者依从性的好坏、有无阻生牙、牙根吸收、缺失牙、有无牙周炎、TMD及全身疾患等(表)。

  正畸矫治目标

  错牙合畸形的矫治目标是平衡、稳定、美观。
  矫正后牙颌面形态正常,上下颌牙齿排列整齐,上前牙舌面呈排齐、下前牙唇面排齐、后牙边缘嵴平齐;前牙覆牙合、覆盖正常;后牙咬合关系良好,后牙覆盖正常,尖窝关系正常,上磨牙舌尖咬在下磨牙中央窝。随着形态得到矫正,口颌系统的功能也得到恢复,同时面貌的美观得以改善。只有取得了正常的形态、良好的功能以及协调的美观,长期的稳定性才成为可能。
  口腔全科医师在进行正畸治疗时也应以此为矫治目标。

  作者简介

  白玉兴,现任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口腔医院及口腔医学院院长、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1990年毕业于华西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1995年获博士学位。先后在日本、澳大利亚、美国进行研修培训。兼任中华口腔医学会理事、口腔正畸专委会候任主任委员、口腔计算机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口腔医疗服务分会常委、口腔医疗服务分会医疗质量管理学组副组长、北京口腔医学会副会长、北京口腔医学会正畸专委会主任委员、首都医科大学口腔科学系主任、北京市牙病防治所所长、北京口腔医学研究所所长、中国医院协会及北京医院协会理事等学术职务,担任《北京口腔医学杂志》主编以及《中华口腔医学杂志》、《中华口腔正畸学杂志》等杂志编委,《安格尔正畸医师》(AngleOrthod)杂志审稿专家,并为美国正畸协会(AAO)、世界正畸联盟(WFO)、国际牙科研究会(IADR)国际会员。担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评审专家、中华医学科技奖评委会委员及教育部博士后基金评委会委员,还担任北京市青年联合会常务委员、中国青年科技工作者协会理事等社会兼职。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项及多项其他国家级课题,获省部级科技奖5项,发表论文140余篇,主编(译)论著8本,参编论著6本。获国家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5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