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颌窦提升术后早期种植失败,原因何在?

来源:牙健网 时间:2023-09-27 17:25:33 责编:护牙顾问 人气:

上颌窦提升术后早期种植失败,原因何在?

随着种植技术的成熟和发展,上颌窦提升术已成为一种常规解决上颌后牙区骨量不足的术式,其效果也更加可预测,临床成功率也不断提高。然而,在具有挑战性的一些临床病例当中,上颌窦提升术后导致的种植失败,其相关风险因素仍然未知,这导致口腔临床医师无法及时预测术后效果和成功率。
种植失败可分为早期和晚期种植失败。早期种植失败(EIF)常常发生在基台与种植体连接处,而晚期种植失败通常发生在咬合力加载之后。许多系统和局部因素可能影响创口的愈合,继而影响种植体的早期成功率。因此知悉相关的风险因素对于上颌窦提升术后的种植病例至关重要。

近期,以色列的一篇为期8年的回顾性队列研究,通过对271例患者,751颗种植体进行研究,系统地评估了上颌窦提升术后发生EIF的所有相关风险因素,包括患者系统因素和局部解剖因素两类。文章2023年7月12日在线发布于《口腔康复学杂志》(J Oral Rehabil)。

研究的风险因素

患者相关因素

1.人口统计学数据:患者接受上颌窦提升时的年龄、性别
2.系统性疾病:药物使用情况、患者ASA身体状况分类、吸烟习惯
3.手术:上颌窦提升术式类型(内提升或外提升)、上颌窦提升术同期或延期植入种植体、全身或局部麻醉、种植体的位置

种植体相关因素

4.缺牙区剩余牙槽骨高度(mm)
5.上颌窦提升术后提升的种植高度(种植体长度-术前剩余牙槽骨高度)
6.术中施耐德膜是否发生穿孔
7.材料使用:种植体品牌、种植体长度和直径、术中是否使用胶原膜、使用的骨替代物类型
手术流程

剩余牙槽骨高度>5mm的患者采用Summers改良经牙槽嵴顶提升术(内提升);高度≤5mm的患者采用Boyne和James提出的侧壁开窗牙槽嵴顶提升术(外提升)。患者采用鼻气管插管进行局部或全身麻醉,在上颌窦提升术同期种植病例中,在术后6个月安装基台和上部修复体,在上颌窦提升术后延期种植的病例中,上颌窦提升术后4个月植入种植体,然后再等待3个月连接基台和修复体。

结论

在该研究范围内,可以得出结论:吸烟、全身麻醉、ASA 2类身体状况、药物服用、种植体数量多、缺牙区牙槽骨高度低是上颌窦提升术后EIF的高风险因素(图1)。因此临床上我们应该更多从以上几个方面关注患者的管理和临床方案的制订。而上颌窦提升的术式选择(内提升或外提升,提升同期种植或延期种植)、患者年龄和性别、是否使用胶原膜并不影响EIF的发生率,值得注意的是,该研究发现术中施耐德膜穿孔与否也并不影响EIF的发生率,作者认为穿孔后及时采用胶原膜覆盖修补并不会导致种植早期失败。

分别在患者和种植体水平预测种植体失败

患者相关因素

吸烟
吸烟被认为是上颌窦提升术后发生EIF的高危险因素。在本研究中,在患者水平上,每包烟平均每年使上颌窦提升术后发生EIF的失败风险增加了约1.05(P<0.001),吸烟者的EIF率约为37%。

麻醉方式
在本研究中,全身麻醉是EIF的危险因素[χ2(1)=11.05,P<0.001],相比于局部麻醉,在患者水平,全身麻醉的患者发生EIF的风险更高[优势比(OR)为3.29],风险增加了2.95,在种植体水平,全身麻醉的患者发生EIF的风险也更高(OR为3.06),增加了2.03(P<0.05)。关于全身麻醉对上颌窦提升术后发生EIF的影响,研究者猜测可能与采用全身麻醉患者本身的整体和局部状况不佳有关。

患者身体状况
结果显示,ASA 2类患者的EIF发生率显著高于ASA 1类和3类[χ2(2)=6.75,P<0.03;OR为5.22,P<0.05]。而ASA 1类患者与ASA 3类患者之间无显著差异(P=0.428)。研究者猜测ASA 2类患者较3类患者有更高的EIF发生率,原因可能在于3类患者因身体状况较差得到重视,因此获得了较好的监测与治疗,而2类患者具有轻微的全身疾病,可能得不到同等的重视程度,因此反而忽略了术中和术后的管理。此外,ASA 1类患者比3类患者的剩余牙槽骨高度低,这一结果可能提示ASA 1类患者和3类患者的EIF发生率差异不显著可能是由于ASA 1类患者的缺牙区牙槽骨高度不足平衡了3类患者全身性疾病带来的影响。

ASA分类

ASA I:  一个健康的患者,没有活动或慢性疾病证据、非吸烟和体重指数低于30
ASA II:一个轻度全身疾病的病人
ASA III:一个严重的系统性疾病,但没有生命危险的病人
ASA IV:一个患有严重系统性疾病的病人,对生命构成持续威胁
ASA V:一名病危患者,如果没有手术干预,就无法存活
ASA VI:一名已宣布脑死亡患者,等待器官移植

药物
服用药物数量是EIF的重要危险因素(W = 62069,P=0.001)。与服用较少药物的患者相比,服用较多药物的患者往往发生EIF更少。而在每个ASA亚组中分析时发现,ASA分类较高的患者一般服用药物数量更多(KW = 57.13,P=0.001)。

种植体相关因素

种植体数量
每位患者植入的种植体数量也是EIF的影响因素,在单变量分析中,与种植体数量较少的患者相比,种植体数量较多的患者更容易发生EIF,患者每增加一颗种植体,发生EIF的风险增加0.14。研究者认为,植入种植体数量增加可能造成手术时间增加,翻瓣范围增加,从而影响种植区创口愈合和血管生成,增加了术中感染的风险。

剩余牙槽骨高度
研究表明,术前缺牙区剩余牙槽骨高度也是影响EIF的重要风险因素,但仅对于上颌窦外提升有影响,而对于上颌窦内提升无显著影响。数据显示,上颌窦外提升发生EIF的风险比为0.77,术前剩余牙槽骨高度每增加1mm,EIF的发生风险就减少23%。同样值得一提的是,大多数上颌窦提升术采用的是异种骨粉移植物,由于异种骨粉的成骨率比自体骨低,因此采用异种骨粉的血管化程度和新骨形成也较少,这一因素同样可能影响EIF的发生。